可学答题网 > 问答 >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格考试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9-21题。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9-21题。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那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各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沽,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佝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义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学课文,以写景记游的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还写出了这篇诵传千古的文章。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说明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 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都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 心也,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草足,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纵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学生情况 八年级,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评析《醉翁亭记》语言特色,不少于200字。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9.[参考答案}《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首先,{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晶莹润畅。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例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膜。"动词的出神入化,互为因果,使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即。又如写四季景物,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再如"树木阴鹦,鸣声上下",前句写色,后句传声,兼声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现无遗。再次,《醉翁亭记》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全文几乎都用"也"收束句尾,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他安排了不少对句,使句式整齐工稳。作者虽受骈文影响,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创造,融化到笔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矫饰。这样,读来顿觉舌瑞润畅;听来,倍感声声清朗,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回环美。20.[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A.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全文,体会文言虚词"也"的用法; B.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②过程与方法:A.通过学习,能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B.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B.接受课文美好情感的熏陶,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2)依据: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一三个维度都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取向问题上,在三个维度上都要有所考虑。②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及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师应该在研究和熟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各个学段的目标,要以整体的观念去研究教科书,明确教科书的体系安排和单元目标,把具体的课文置于一个大的系统之中去研究,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确定目标而钻研课文,应认真思考下面问题: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它在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有什么是值得学生去学的?学生能够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③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还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目标切合实际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脱离实际,偏离或偏低,都会给教学实践造成困难。从教师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超出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教学观念,目标只有符合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教师也有能力控制时,才会产生出实际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角度,设定教学目标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21.[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直接导人:今天我们要学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作者简介)二、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朗读后,正音正字。三、合作学习,疏通大意根据预习,结合注释,小组合作交流,理解难懂的文言词汇的用法,掌握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章大意,教师投影重点词语作为学习参考。四、听读课文,结合句意,注意体会"也"所表达的不同的语气。五、再读课文,尝试着读出作者的情感学生读,师生评,初步感受作者的"山水之乐"的情感及贯穿全文的"乐"的主线。六、小结、作业说说下列"而"的不同用法。(略)翻译重点句子。(略)思考:你是如何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的?第二课时一、导人新课,提出问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在文章中哪些地方得以印证呢?明确:课文第一段写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第二段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美,显示出山水之乐。二、合作研讨,说说文章如何表现山水之美,显示山水之乐的。总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样看来,"醉"只是表象,"乐"才是实质。三、诵读欣赏,用朗读表达作者的山水之乐。学生读,大家评。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陶醉山水的乐趣。四、学习第三、四小节,感受作者情怀。五、朗读三、四小节,读出作者自得其乐的那份愉悦。六、总结文章结构,感悟文章构思的奇妙。1、你认为文章中的那一句话有着提絮全篇的作用?并简要分析。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太守一词全文出现了九次,在醉翁亭得名时就有"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暂且不表,直到全篇结句再点出,这样有何作用?明确: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首尾照应之效。七、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八、作业(1)背诵课文;(2)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上联: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下联:

分类: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老家 孙犁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老家 孙犁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

2、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3题。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3题。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每题2分,共8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每题2分,共8分)A陈群字长文,熲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A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上大洋底部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是沿着北极纵绕地壳的山脊状裂陷经常进行的。这种裂陷...

5、(教学设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老家 孙犁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老家 孙犁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