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2岁。因阵发性头痛、心慌、出汗10年,步态不稳、视力下降2年就诊。患者10年前出现头痛,伴有全身大汗淋漓、心慌,面色苍白伴乏力,持续3~5分钟后可自行缓解。该症状1~2天或1~2个月发作1次,多于情绪激动、运动或饮咖啡后出现,患者未予重视。近2年出现步态不稳、视力显著下降,到眼科就诊,眼底检查提示高血压性眼底改变,右视盘及视网膜血管瘤出血,予激光治疗。测血压230/160mmHg(1mmHg=0.133kPa)。建议泌尿外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原发性高血压
- B肾动脉狭窄
- C嗜铬细胞瘤
- 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E皮质醇增多症
- F肾素瘤
参考解析:患者具有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的嗜铬细胞瘤的“三联征”症状,这种三联征出现的几率约50%,其诊断敏感性可达90%。患者的发作过程极其典型,全身大汗淋漓、心慌,面色苍白伴乏力,伴有高血压,高达230/160mmHg,因此首先应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怀疑嗜铬细胞瘤的患者,一般首选腹腔和盆腔CT平扫+增强。大多数嗜铬细胞瘤的CT图像特征为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多数为3~5cm,有的可达20cm以上。肿块密度多不均匀,肿瘤血供丰富,显著强化是其特点。初始扫描范围为腹部+盆腔,以检出肾上腺和肾上腺外多发病变,如未发现病灶,需再扫描胸部和头颈。MRI的敏感性与CT相仿,无辐射,显露瘤体与血管的关系优于CT,多用于儿童及孕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低,一般不用于定位,但其经济、便携,可用于肿物初筛。结合患者病史、腹部和盆腔CT平扫+增强以及重建等影像学表现,可考虑其为双侧肾上腺肿瘤,显著强化,其强化程度几乎与肾脏相当,这是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同时右腹膜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有一肿瘤同样显著强化。CT图像显示胰腺多发囊肿,还可见左肾囊肿,结合患者右眼底“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等征象,考虑患者同时罹患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胰腺囊肿、肾囊肿、眼底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等,应高度怀疑VonHippelLindau综合征的可能。嗜铬细胞瘤的肿瘤细胞能够合成与分泌儿茶酚胺,存贮于细胞内囊泡,当应激或肿瘤受到刺激时,能大量释放,即其释放并非持续性,受到症状发作影响较大,并且儿茶酚胺生理状态下的波动受机体本身状态影响大。因此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时,测定24小时尿儿茶酚胺的排泄量较为准确。甲氧基肾上腺素与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排泄为持续性,测定血液和尿液内的浓度较稳定。功能影像检查不是一线检查项目,其指征如下:(1)肿瘤定位明确,但血生化检查正常者,应与肾上腺皮质癌或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2)症状典型,生化检查阳性或可疑,但CT/MRI未能发现病灶者。(3)检出多发或转移病灶者(分泌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5cm,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用于功能定位的检查主要有3种:I间碘苄胍(MI-BG)显像、奥曲肽生长抑素受体显像、PET-CT。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的目的在于阻断过量儿茶酚胺的作用,维持正常血压、心律,改善心脏和其他脏器的功能;纠正有效血容量不足;防止手术、麻醉诱发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所致的血压剧烈波动;减少急性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故当选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受体拮抗剂以控制血压,β-受体阻滞剂以纠正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动过速)。
分类:泌尿系统肿瘤题库,肿瘤学(医学高级)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