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材料1: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阅读日”,这一天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除了“世界阅读日”之外,设立国家阅读节是国外比较普遍的做法,现在世界上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布什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读书节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提拨50亿美元的经费,希望在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小学生3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布什夫人也推出“阅读、阅读、再阅读”计划…… 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 历时三年多完成的“中国公众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以上海为例,市民中科技人员读书看报每日平均达0.97小时,另外还有0.62小时学习自修时间,党政干部居其次,每天花0.9小时用于阅读;而私营企业管理人员和下岗人员每天读书看报时间仅达到0.67小时,在不同年龄段上海市民中,青年(18~25岁)最爱学习,日均读书看报达0.82小时,另外还有1.82小时的学习自修时间,而中青年(26~40岁)的读书看报时间最少,仅0.63小时。 材料2: 根据权威部门资料,我国1000余所高校共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馆仅为2.9%。 以北京市大学和科研机构云集的海淀区为例,区级图书馆海淀图书馆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藏书60万册,阅览座位800多个。而坐落在该区的北京大学,其图书馆总面积超过53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馆藏图书达600余万册;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7820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个,馆藏总量超过350万册。户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3月底,海淀区户籍人15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00.4万人,流动人口也近百万,减去高校的师生,绝大部分人仍无入馆阅读机会。 从这组数据,能很明显地看出,与高校图书馆相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十分缺乏。如果将高校馆开放,无疑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材料3: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收取适当费用。然而,这一规程的实施情况却一直不理想。 黑龙江大学蒋永福教授认为,这只是行业规程,不具有法律效力,并不能成为高校必须履行的义务。蒋永福认为,地处大城市的高校图书馆不宜全面开放,“难以想象,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如果全面开放会有多拥挤,这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复旦一名在校研究生小房告诉记者:“复旦大学图书馆,经常爆满,一座难求,尤其是平时。这种情况下,要对社会完全开放,恐怕还为时过早。”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专家也表示:“有的高校图书馆本身就人满为患,这几年不少高校扩招。现有的图书馆员工每天工作已经很繁忙了,不可能再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另外,图书馆所能提供的空间、硬件设施也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 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年轻作家小宋也对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表示反对,“社会的人进来,高校内部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比如安全问题,还有珍贵图书的保护问题。而且,如果市民要读书,也不应该由高校图书馆来承担这个责任,应由公共图书馆来承担。” “从我个人来看,高校图书应尽可能地向社会服务。”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关庆利同时认为,由于社会需求和高校资源之间的错位.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也应有的放矢。“像海大的书、资料主要侧重于海洋类,面向的是特殊群体和高层次人才。社会读者需求量比较大的可能是考试类、教辅类的书籍,这些我们并没有多少。” 在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夏延致看来,高校图书馆首先要满足本校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考虑对外服务。“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从社会责任上,高校的公共资源应该向社会开放。但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硬件配套设施也要跟上,从生均图书拥有量上说,我们也是刚刚达到了教育部的要求,可以说我们自己的资源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有能力向社会开放。” 对于这些人提到了国外高校书资源开放的情况,关庆利和夏延致都表示中外国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发达国家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的确向公众开放,但在发达国家,其高校数量和人口数量的比例是很高的,而中国则低得多。”夏延致有些无奈的表示,社会上只要很少一部分人进入高校图书馆,可能就会导致整个运行体系运转不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简单笼统地让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不专业、不符合规律的提法。”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说,一个国家的图书馆服务系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由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着自己特殊的功能,服务于不同的对象。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现在还只是在行使为学校提供教学、科研文献资源的职能,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是为此而设。 如果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那么现有的管理制度上的不足必然会显现出来,使对外开放的愿望难以实现。所以,制订一套能将校内供阅与对外供阅兼容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是当务之急。 材料4: 高校图书馆与实验室、信息网络并称为新时期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任何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国内各个大学图书馆的水平参差不齐。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认为,办图书馆最大的问题依然在于经费。由于以前长期缺少经费,所以对于一些高校,特别是新建的学校来说,一些新出的书可能能够买到,但要把基本图书资料配全却不容易。比如古籍,现在很难买到,所以有些学校只能买几部《四库全书》。所以,近年来,一方面图书馆的经费尽管有了不小的增加,但以前国外的涨幅更大。以国外的数据库为例,以前大多是优惠价格卖给国内,现在很多数据库都已经开始涨价。“如网络版Science,今年通知将涨价100%,明年就要涨到200%,而且还要根据点击量收费。今年我们已经被迫取消了订阅,这种情况目前非常普遍。” 浙江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竺海康介绍,图书馆是依靠学校拨款的,学校虽然也考虑到了涨价因素,每年以10%的幅度增加了拨款额度,但图书馆的经费依然是没底的。 图书馆开放到什么程度一直饱受质疑。学生公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是造成目前高校图书馆开放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图书馆中,故意损书和偷书的现象一直存在。有的学生认为某本书对自己很有帮助,就会故意将书放到其他类别的书中间,让其他人找不到,从而方便自己查阅。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图书的流通。 葛剑雄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正因为学生这样的行为,管理员会借口书不安全,限制一些书籍的流通,这就影响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学校开放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一些国外比较好的大学,一方面开放度很高,另一方面监控系统也是很发达的,这点我们目前是做不到的。”材料5: 《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举行联合调查,共有近两千人参加调查。其中,在“你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否应该向公众全面开放”的调查中,有75.99%的人选择“应该。高校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力,公众应该从高校图书馆广泛获益”。但也有22.9%的人选择“不应该。高校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影响,高校的学术研究环境会受到破坏。” 在“您认为高校不对公众开放图书馆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很多被调查者认为,许多高校将图书馆当做自己的财产而缺少对公众服务的意识,没有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是国有资源,属于人民大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理应为全民所享,为全民所用。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有服务于大众的意识,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另外,有44.7%的人选择“高校管理者缺乏开放意识”。浙江吴先生说:“我自己就在高校工作,高校的领导和许多教授确实缺乏开放意识。说穿了,就是门户之见太深。外面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工程师,如果他们能够利用高校图书馆进行深入研究.其水平甚至可以超越一些大学老师。这种门户意识让很多潜在人才在社会上被埋没了。” 材料6: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认为,阅读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涵养民族气质,影响一国走向。阅读让思想纵横捭阖,使民众更加睿智。“人不读书,其犹夜行”,阅读伴随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培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阅读的作用虽不立竿见影,但却能水滴石穿,它让我们在文化上、心理上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图书馆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是社会教育的学校,终身学习的场所。80多年前创立国家图书馆的时候,当时的《大公报》曾撰文指出,“北平之文化中心,不在有光荣历史之北大,更不在师大、清华、北平研究院等,而在国立北平图书馆。不特其规模壮大,收罗宏富,一时无两,即其陶冶学者之处,亦迥非任何学校所能及。” 有专家认为,现在,很多父母自己受的文化熏陶不足,下一代也词汇贫乏,只会说“帅呆”、“酷毙”、“肯德基”、“麦当劳”。在文化高潮时汉字有l0万余字,现在常用的只有四五千字。文字、 语言退化了,思维方式也会退化,令人可怕的不仅仅如此。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必然是多元化和一元化的互动。要保持民族的主体性、独立性,最基本的就是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材料7: 浙江临安市锦城街道某建筑工地的民工朱有财,一吃过晚饭就和工友一起到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图书馆看书。2007年暑假,该图书馆每天都要接待30名在学校周边工地工作的农民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图书馆建馆以来,一直坚持面向社会开放,普通市民均可以进入图书馆看书、查阅材料,如果办理了借书证还可以把图书馆的书籍借回家去。每年暑假一到,学校的师生放假回家了,临安的不少市民,尤其是在学校附近的民工,就会趁着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到这里来看书、纳凉。 老家在江西乡下的小伙子祝庆荣,不仅晚上来看书,还经常利用午休时间来这里看书。“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也感觉很长见识。在我们农村人眼里,图书馆是个很神圣的地方,在这里我感觉自己也是个文化人了。” 据该校图书馆不完全统计,放暑假以来,到这里看书的民工将近1000人次,涉及学校周边近l0个工地。一些来看书的民工带着本子,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投资最大、硬件设施最好、读者最多的图书馆,总投资1.4亿元.于2003年12月28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现在是宁波大学园区最重要的公共配套设施之一:作为一个为园区内9所大中学校学生和广大市民提供教育、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机构,它兼有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重特性。 所有宁波市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均可凭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办理读者证,自由进出图书馆,在馆内查阅一切文献资料。园区图书馆全年365天向市民开放,每天开放13个小时,是目前国内开放服务时间最长的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3500多人次,全年接待读者达130万人次左右,是国内人气最旺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材料8: 2011年1月18日下午网友“贺兰泰”在新浪微博上转载了一个故事:杭州图书馆不拒绝乞丐、拾荒者人内读书,引来其他读者的投诉。馆长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人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两天时间,微博被转发近1.6万次,网友把杭州图书馆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确实给我们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压力,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图书馆是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的地方。”褚树青告诉记者,目前杭图的图书丢失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及日本的平均水平――0.5%。 材料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随着我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硬实力”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作为综合实力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部分,“软实力”注定要受到世人关注;而在“硬实力”影响逐渐减弱。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力却日渐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软实力”就表现出空前的重要性。 作答要求 “材料6”中提到:“文字、语言退化了,思维方式也会退化,令人可怕的不仅仅如此。”请结合给定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表达的理解。 要求:理解正确、全面、深刻。不超过400字。